5月16日,以“聚辟謠之力 揚文明之光”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互聯網辟謠優秀作品發布會在北京舉辦。《“打擊整治養老詐騙”專項行動系列宣傳作品》《征信疑云》《謠言狙擊手(廣播)》《熊貓捉謠記》《地震謠言的那些事兒》等60部作品入選“第五屆中國互聯網辟謠優秀作品”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。網絡空間天朗氣清、生態良好,符合人民利益。網絡空間烏煙瘴氣、生態惡化,不符合人民利益。”當今社會,網絡信息面廣量大、魚龍混雜,其中不乏虛假、詐騙等信息,誤導社會公眾、擾亂社會秩序。持續開展中國互聯網辟謠優秀作品的評選和傳播工作,猶如在全社會注入一支支“網絡疫苗”,解疑釋惑、披露真相、揭露騙局、以正視聽,為廣大網民培育強大“謠言抗體”。
網絡謠言危害嚴重,廣大群眾深惡痛絕。謠言止于智者,治理網絡謠言,既要源頭防治,嚴厲打擊造謠行為;更要末端治理,培育公眾辨別是非的“火眼金睛”和心理防線,真正做到不造謠、不信謠、不傳謠。本屆活動吸引了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網絡辟謠內容生產傳播,涌現出1600余部參選作品。廣大網民踴躍參評作品,投出200萬余張寶貴的選票,最終評出60部獲獎作品。開展互聯網辟謠優秀作品的創作、評選和傳播工作,通過一幀幀視頻、一張張圖片、一首首歌曲、一個個故事,對于提高防謠辟謠、識謠辨謠的全民意識,意義重大,作用巨大。
群眾喜愛的作品才能叫得響、立得住、傳得開,網絡辟謠作品亦是如此。《請您“手下留情”》《別想騙我養老金》《“蘇·醫talk”健康知識辟謠》《文明之光》……這些凝聚創作者智慧、深受百姓認可的優秀網絡辟謠作品,無一不是結合事實講道理、貼近民情講政策、風格鮮明談觀點,通過視角創新、語言創新、敘事創新的多元形式,讓辟謠聲音直抵公眾,讓謠言無所遁形。只有創作出更多老百姓聽得懂、接地氣、喜歡看、受教育的優秀網絡辟謠作品,才能在潤物細無聲中為網民培育強大的“謠言抗體”。
網聚辟謠力量,指尖傳遞誠信。治理謠言是一項共建共享的全民工程,需要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網絡辟謠作品創作,大力轉發傳播優秀網絡辟謠作品。正如歌曲《清朗》所唱,“清風入懷清清朗朗,讓指尖的溫度把愛點亮,明月入夢清清朗朗,讓屏幕的閃爍把心照亮“,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,以更多優秀網絡辟謠作品為社會注入強大“辟謠疫苗”,為廣大網民培育強大“謠言抗體”,共同為真相堅守,讓謠言消散,共同維護清朗文明的網絡家園!(秋水/文 王萌/圖)